老怀德满族剪纸

简介:

老怀德满族剪纸系家族传承,始于魏唐氏,经过几代人口传心授,已有百年历史。1905年,魏唐氏(曾外婆)从吉林府嫁至怀德县老怀德镇。因擅长满族剪纸,出售剪纸纹样贴补家用,所剪的嬷嬷人儿、花鸟鱼虫等纹样精美,多被乡民用与信俗、年俗、祭祀、做刺绣纹样,竟广泛流传于老怀德镇周边。老怀德镇历史上就是满族聚居地,流传于满族先民的崇拜自然神和崇拜祖先神的萨满文化,是老怀德剪纸的根基。以动植物图腾和女始祖神“嬷嬷人”为主要内容的老怀德满族剪纸,记录了老怀德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其中有对萨满巫术场景的再现,也有对满族满族先民祭祀、娱乐、衣行等日常生活的记叙,这些或肃穆、或温馨、或灵动、或壮丽、或凄美的剪纸作品,都倾注着作者赤诚的民族情感,传递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依恋。老怀德满族剪纸,剪出了腹乳如山的媳妇人、头长柳枝的嬷嬷人、半人半兽的神偶等等,这些现在看怪异神秘的剪纸作品,执着的记录了满族古老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萨满信仰,记录了满族先民是如何把自己与山林草木、禽鸟渔兽融为一体,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分享自然的精神状态。而这些穿越千年的情感记忆,就是凭着母亲们的双手,经风经雨,代代相传,珍贵地储存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老怀德满族剪纸作品,多以大写意的手法,套色工艺,气势恢弘、意蕴深厚。既有萨满文化肃穆、简洁的神秘色彩,又有农耕文化灵动、饱满的生活情趣,古朴粗犷,祭祀符号明确,剪纸语言固定,形成了鲜明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在民间生活中,老怀德剪纸是妇女向子女传承满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祭祀、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烘托氛围的文化符号,是服装、鞋帽,枕顶、幔套等日常用品的装饰纹样,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和老一代民间剪纸艺人的离去,这些追忆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传统手工艺和风俗文化的剪纸作品,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图片2.jpg

《柳树妈妈》寓意满族先民在柳树妈妈的福荫庇护下幸福生活。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主要传承在公主岭市,公主岭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是吉林省交通运输的咽喉要道,交通发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社会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经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申请,国务院批准,公主岭市破格提升为国际AAAA类城市,享受国际进出口城市优惠待遇。



历史渊源:


满族剪纸,可以追溯到远古,源于萨满教。是描绘神的一种形式,是典型的巫神文化遗迹。满族的祖先崇拜意识特别强,剪纸也较多地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老怀德满族剪纸以原始的自然神崇拜、生殖崇拜、植物图腾、动物图腾、祖先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如《长白山神》、《柳树嬷嬷》、《萨满九女神》、《九乳妈妈》、《蟒神》等都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生成形态,记载了大量的远古文化符号,其造型简洁,纹样古朴。

老怀德满族剪纸系家族传承,始于魏唐氏,以传承区域命名。1905年,魏唐氏(曾外婆)从吉林府(乌拉街)嫁入怀德县。因擅长满族剪纸,就利用自己的满族剪纸特长, 1912年在怀德镇自家开设杂货铺,以出售剪纸为主,蔡魏氏(外婆)在在继承满族剪纸特有艺术符号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了许多新的纹样。蔡德珍(母亲)自幼接受外婆和母亲口传身授,尽得长辈真传,闫雪玲(申报人)童年就和母亲学习满族剪纸,参加工作后,潜心钻研满族剪纸理论,拜访老剪纸艺人,学习他们剪纸原始的特定语言和风格,丰富提高了满族剪纸理论和创作技巧,并抢救整理完善了满族套色剪纸。几年来,闫雪玲在社会免费传授老怀德剪纸技艺1500人,女儿刘鑫玥在9岁的时候就能独立创作了,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终于形成了具有独特满族剪纸特点的老怀德满族剪纸。


基本内容:

早年,生产力水平低,没有什么专业的剪纸工具,老辈传承人剪纸时用的就是农家粗笨的大剪子,剪鞋样、枕顶花的纸张也是用糊窗户的高丽纸,只有在年节、婚庆等时候才用单面红的大红纸剪窗花、喜字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一般用彩色宣纸、毛边纸、带背胶纸等。宣纸绵薄柔韧,耐折易剪,也不怕水浸脱色,色彩均满鲜艳,能烘托出“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喜庆氛围。老怀德满族剪纸取材用纸讲究“以时、因地、依事、循礼、从俗”的原则,取材普通彩纸,市面上出售的剪刀,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宏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为特点。采用单色、套色,融入阴剪、阳剪、刻、粘、对折、连续、分层、分色等手法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传承满族剪纸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把满族剪纸这古老的艺术加以发展。

图片3.jpg

《大姑娘叼眼袋》以东北三大怪中大姑娘叼烟袋为创作蓝本

图片4.jpg

制作套色剪纸嬷嬷人过程中

 

主要特征:

1、老怀德满族剪纸是以乌拉街原始剪纸纹样为基础,原生态反映满族人民群众生活为特征的剪纸艺术。一般用彩色宣纸、毛边纸、带背胶纸等。宣纸绵薄柔韧,耐折易剪,也不怕水浸脱色,色彩均满鲜艳,能烘托出“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喜庆氛围。老怀德满族剪纸取材用纸讲究“以时、因地、依事、循礼、从俗”的原则。

2、闫雪玲满族剪纸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以镂空、成片为主,造型夸张奇特,因此,古朴、粗犷、浑厚、洗练是闫雪玲满族剪纸的特色。采用单色、套色,融入剪、刻、粘、对折、连续、分层、分色等手法创作,作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典型价值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具有文化的鲜明性特征。


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在漫长的岁月里,老怀德满族剪纸纹样在老怀德及长岭县等地流传,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价值:老怀德满族剪纸所表现的萨满教等民俗内容,源于老怀德特俗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记载了北方民族曾有过的与自然界动植物相依共存的生命状态和文化形态,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情感基础。

艺术价值:老怀德满族剪纸的发展,适应了民俗生活的需要,记录了不同历史时代的印记和乡土民风,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欣赏趣味,以稚拙古朴为基调,以粗犷为特征,展现了自身特殊的艺术魅力。

社会价值:由于老怀德满族剪纸所依附的满族民间文化、生活背景,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语言和风格的承载着长白山系灿烂文化的民间剪纸艺术。


存续状况:

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兴趣都用在光、声、电等新兴事物上,许多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老怀德满族剪纸也摆托不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老一代剪纸艺人逐渐老去,新的一代对剪纸艺术缺乏兴趣,70年代以前,随便一个妇女操起剪刀,就能剪出像模像样的剪纸,而现在,会剪纸的已是凤毛麟角了。为了抢救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闫雪玲不但向女儿刘鑫玥传授老怀德满族剪纸技法,还免费在学校、社区传授老怀德满族剪纸技艺,8年来共教授学员1500名,大多数能够独立创作剪纸,其中刘鑫玥及庞启航、刘天颖、张姗姗、刘瑞等15名学员在省市级剪纸比赛中获奖,在《公主岭报》、《大东北文化报》发表剪纸作品30幅,有力的促进和传承了民间文化。


传承谱系:

第一代 魏唐氏 女 1885年生 1895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老怀德镇

第二代 蔡魏氏(师父魏唐氏)女 1906年生 1914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老怀德镇

第三代 蔡德珍 (师父蔡魏氏)女 1938年生 1950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十屋镇

第四代 闫雪玲 (师父蔡德珍)女 1975年生 1981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八屋镇

第五代 刘鑫玥 (师父闫雪玲)女 1996年生 2000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八屋镇


主要传承人(群体):

闫雪玲, 女,1975年11月10日生,吉林省级非遗项目——老怀德满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现工作于公主岭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四平市市管专家、公主岭市政协委员、公主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自幼学习满族剪纸,致力于满族剪纸的传承、研究和创作。拥有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平巧姐等荣誉称号,还有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     代表作品有《萨满九女神》《拉鼓》《十二生肖》等,其中,《萨满九女神》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第十二届)、长白山文艺奖(第十二届)。《飞天》《辽河岸边的婚礼》《长白山脚怪事多》《月夜》等剪纸作品收入妇女儿童博物馆、农业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祝福》、《拉鼓》等100多幅剪纸作品被《中国民族杂志·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艺术》等国家级报刊刊用。 2014年闫雪玲在四平市举办个人剪纸展,同年,在吉林省政府主办的“国际友人看吉林”活动中,多国文化艺术爱好者到公主岭进行文化交流,参观学习闫雪玲的满族剪纸。2015年5月,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访俄期间,央视拍摄的闫雪玲剪纸艺术专题片《你好中国——剪爱》在俄罗斯国家级媒体及主流视频网站同步播出。2017年4月,应吉林省政府邀请参加吉林省和日本宫城县结好三十周年庆祝活动。2017年10月,参加“2017年感知吉林·俄罗斯行——吉林文化周”活动。2018年4月,在“二○一八日本、韩国行—吉林文化周”活动中,闫雪玲的剪纸作品《春琴抄》作为政府礼品被赠送给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在满族剪纸众多流派中,闫雪玲的老怀德满族剪纸独树一帜,使用的套色技法取代了常见的单一色彩剪纸,作品以黑色为主稿,背衬多色彩纸,吸收满族刺绣中衬绣和补绣技法,融入剪、刻、粘、分层、分色等手法,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写意性强。闫雪玲的作品中具有大量的满族远古文化符号,形象具体地还原和再现了满族民俗和萨满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