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 当前位置: 首页>>非遗展示>>市级
柴守智年画

发布时间:2018-05-12

简介:

中国的年画,作为年节装饰绘画,年画的内容多为“表吉祥、志喜庆”一类,形式上则是红火活泼,单纯明快,色彩亦鲜艳明亮,多用单色平涂,题材上则包罗一切具有喜庆色彩的风俗生活,新闻轶事、传统戏曲小说、民间故事等,其创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地区特色显著。其中,以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与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以及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著称于世。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采,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图片1.jpg

《八仙过海》1985年拍摄于吉林美术出版社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主要传承在公主岭市,公主岭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东辽河中游右岸,是吉林省交通运输的咽喉要道,交通发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社会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经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申请,国务院批准,公主岭市破格提升为国际AAAA类城市,享受国际进出口城市优惠待遇。


历史渊源: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我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我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图片2.jpg

《丹凤献宝》1986年拍摄于吉林美术出版社


基本内容: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年画荼”、“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另一说: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

年画的内容,一般都是健康、吉祥、歌颂升平的。像“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鱼)”、“招财进宝”、“喜得贵子”、“岁寒三友”等等。

年画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演变的。近年来,过去,财神、福禄寿三星、仙女、大胖小子、戏曲人物是年画的主要内容,如今,开国领袖人物也成为年画的主角,过去年画中的金元宝、珠宝,近年来也改变成为人民币甚至美元,从一定程度上,年画也反映了社会心态与民情。


主要特征:

传统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图片4.jpg 图片5.jpg

《年年降福》1987年拍摄于吉林美术出版社


重要价值:

画农业主要产式社虽布于南北广裹土经历千百历史变迁其作民间信仰文化价值体系却脉相传没断呈现与官统文化同文化价值取向;

第吉祥主题各画创作共同观念民间画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均表示吉祥意、纳福驱邪其基本功能使画具限命力受欢迎、拥用户与观众画种画题材随着历史发展断丰富发展;

第二画造型源于古文化千百积淀源于农村特定社结构所形集体审美意识源于民间艺术家独特思维式造型意识画造型非相似清晰看隐藏其背悠久传统痕迹;

第三想象力画艺术创作占重要位没想象没艺术形象创造民间艺形表现完全凭着记忆想象意形形随变形塑造融进自强烈主观臆想极富想象力画艺术自切都具灵性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融体画艺术形象率直、稚拙、富于想象贴近本性特征远离物象表面特征求肖似极尽夸张;

第四各画工艺都固定传承式工艺流程传统各制作画要求操作工艺反映着各产同文化取舍文化间差异同反映画传承式—家传、招徒、办—所蕴涵民族精神、民族标识、社组织力及其经验情言传身教、口传授、物化传播画主要传承手段;

民间画几乎民俗文化图解单具艺术价值更重要承载着量自文信息。


存续状况:

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兴趣都用在光、声、电等新兴事物上,许多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公主岭年画也摆托不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老一代年画艺人逐渐老去,新的一代对年画艺术缺乏兴趣,70年代以前,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年画.而现在,贴年画的已是凤毛麟角了。为了抢救年画这门古老的艺术,柴守志不但向女儿柴欣欣传授公主岭年画技法,还免费在学校、社区传授公主岭年画绘画技艺,8年来共教授学员1500名,大多数能够独立创作年画,其中柴欣欣及张淑萍.刘英.吕海英.焦月英.焦铁翠等15名学员在省市级年画比赛中获奖,在《公主岭报》发表年画作品30幅,有力的促进和传承了民间文化。

图片7.jpg

《海阔凭鱼跃》1988年拍摄于吉林美术出版社


传承谱系:

第一代 柴亮 男 1834年生 1858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公主岭

第二代 柴有权(父亲柴亮)男 1910年生 1914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老怀德镇

第三代 柴富 (父亲柴有权)男 1932年生 1938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在公主岭

第四代 柴守志 (父亲柴富)男 1962年生 1982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公主岭

第五代 柴欣欣 (父亲柴守志)女 1989年生 2000年从艺 主要活动地公主岭

图片3.jpg

主要传承人(群体):

柴守志, 男,54岁,1962年08月24日生,公主岭年画第四代传人。童年师承母亲,多次去通辽、四平、长春、等群众艺术馆拜访老年画艺人,学习传统年画技法。年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 年画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是年画根深叶茂、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年画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年画的体裁则是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体裁受建筑格局和年画功能的影响,大致有24种之多。年画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充满了喜庆,因此,民间年画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体现了民众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图片6.jpg